45歲的張媽媽,五年前抹片檢查時得知有「子宮肌瘤」,當時因無不適,未進一步追蹤。半年前,她上廁所次數增加,但每次尿量都不多,近一個月情況更嚴重,下腹部也出現突起硬塊,到婦產科求診,超音波檢查發現子宮肌瘤已長到約九公分大,壓迫膀胱,必須手術治療。

子宮肌瘤是肌肉細胞形成的良性腫瘤,40至50歲女性的發生率最高,但絕少出現在初經之前和停經之後。據統計,35歲以上婦女超過三分之一有此問題;而在婦產科子宮切除手術中,絕大多數都導因於子宮肌瘤。

一般認為,子宮肌瘤是因子宮或子宮血管壁平滑肌細胞增生,加上周圍纖維組織增加所致;大小由數毫米至數十公分不等,可為單一或多發性,而以後者居多。其原因不明,但有研究指出,長期大量的雌激素刺激,可能是病因之一。

子宮肌瘤90%生長在子宮體,10%發生在子宮頸、子宮寬韌帶、卵巢或後腹膜中。生長在子宮體的肌瘤依發生位置可分三類:

1.子宮壁內肌瘤:長在子宮肌肉層內,為最常見的肌瘤。

2.漿膜下肌瘤:由肌肉層向外長,可長到很大。

3.黏膜下肌瘤:由肌肉層向子宮內長,會引起大量出血。

臨床上,子宮肌瘤不一定產生症狀,這主要決定於肌瘤的位置、大小、是否懷孕及肌瘤變性的狀態,大約35%~50%的患者會有症狀,常見者包括:

1.子宮不正常出血:多半是月經過量及天數延長;過多的失血會造成貧血,引發頭暈及心悸等不適。

2.疼痛。

3.壓迫膀胱,導致頻尿、小便滯留;或壓迫直腸,造成便秘、脹氣、下肢水腫。

4.不孕:影響精子運輸,不正常的輸卵管蠕動,即不正常子宮血流。

5.自然流產:流產率為正常婦女的2~3倍。

由於長有肌瘤的子宮比正常的大,婦科內診是最常用的診斷方式,如果內診發現肌瘤,可進一步以超音波檢查確定肌瘤大小及位置。電腦斷層及核磁共振等儀器,較少用在肌瘤檢查。

治療方法取決於病人年齡、有無懷孕、未來是否計畫懷孕、身體健康、症狀嚴重度與肌瘤大小和位置。如果肌瘤並未造成症狀,可以不需治療,但應每隔3至6個月於門診追蹤。若肌瘤尺寸超過懷孕12周大小、有妨礙受孕的可能、生長迅速、或肌瘤有扭轉的可能時,雖無症狀亦須治療。方法包括:

1.手術:需保存生育能力者,可採子宮肌瘤切除術;而不再生育的婦女,則可考慮子宮全切除手術,以免肌瘤復發。

2.藥物:藉由藥物減少血液中的雌激素,可縮小子宮肌瘤,但停藥後肌瘤會漸漸恢復原來大小。有人建議若肌瘤太大,可先用藥讓肌瘤縮小再手術。

其實,子宮肌瘤並不可怕,怕的是患者缺乏醫學常識,無辜失去子宮,更怕婦女無謂的恐懼開刀,賠上了寶貴的健康。

【2008/10/22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山哥07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