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數女性子宮肌瘤問題,一般是在做骨盆檢查時才易被發現,而肌瘤較大者,往往症狀會較明顯。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醫師黃裕昌表示,子宮肌瘤是指婦女下腹部胞中有結塊,或有脹痛、甚至出現異常出血。常伴有月經過多,經期延長,白帶多等症狀。若出現異常大量出血,或是長期劇烈疼痛,還是容易流產或排尿困難時,應做積極性的治療。

中醫師黃裕昌表示,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多見的腫瘤,為良性腫瘤,由平滑肌和結締組織構成,35歲以上女性經常見有子宮肌瘤,但大多無症狀,也不易被發現。少數患者則可發生惡性病變,若防治不當,可能有大出血,感染或扭轉等嚴重併發症。子宮肌瘤在中醫屬於「癥瘕」的範疇;是指婦女下腹部胞中有結塊,或出現脹痛、甚至出血。常伴有月經過多,經期延長,帶下多等症狀。一般認為可能與長期雌激素的刺激有關,或者長期處於緊張狀態而導致子宮長久痙攣,也有些是免疫力的問題。而在停經後腫瘤大多會萎縮。


醫師指出,子宮肌瘤肌瘤大者,症狀會較明顯,症狀常與生長部位關係密切。臨床症狀如月經發生變化,包括週期、色量等;腹部有包塊感、疼痛。或出現壓迫症狀,如腰酸、頻尿等。

黃裕昌表示,在預防及調理上,重視情緒調暢,由於氣滯是子宮肌瘤的起始因素,因此調暢情緒是預防和護理子肌瘤患者的重要方向。此外,由於患者也容易現貧血表現,因此加強營養十分重要,特別是應多攝取鐵含量及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

黃醫師表示,子宮肌瘤患者平常應保持情緒的穩定,對於平常有憂鬱傾向的人可運用心理療法和藥物治療,並加強營養攝取。此外,由於子宮肌瘤常有出血的表現,因此要保持外陰清潔,預防感染。特別是黏膜下肌瘤由易從陰道脫出者,更應絕對保持外陰清潔。另外,子宮肌瘤與雌激素也有關,因此要特別注意避免荷爾蒙類食物和藥物的攝取量,應遵從醫師指示使用。

子宮肌瘤經量多 採分期論治

中醫如何治療、調理子宮肌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醫師黃裕昌表示,子宮肌瘤中醫辨證分型可分為氣滯、血瘀、痰濕以及脾腎虛弱型四種,由於子宮肌瘤的常見症狀之一為月經量多,治療採分期論治較適合,在非經期時以活血化瘀為主;而經期時則應適當補氣攝血。同時可配合針灸療法,改善血瘀、生理期異常表現。

中醫師黃裕昌表示,子宮肌瘤中醫辨證治療一般臨床上可分為四種,包括:

一、氣滯型:多見患者經前乳房或小腹脹痛,白帶增加,生理期延長、經痛或突然大量出血。治療可用加味逍遙散加減,以疏肝解鬱,清熱養血。組成包括當歸、茯苓、梔子、薄荷、芍藥、柴胡、白朮、牡丹皮等。

二、血瘀型:患者生理期經量多,帶有血塊、顏色較黑,血塊下時痛,痛有定處,狀如針刺,積塊固定不移,舌有紫斑紫點。治療可用桂枝茯苓丸加減,加以化瘀。組成包括桂枝、芍藥、牡丹皮、茯苓、桃仁等。

三、痰濕型:患者多見形體較稍胖,平常也較常有多痰問題、舌苔厚膩。治療可用二陳湯加減,以燥濕利痰。組成包括陳皮、半夏、茯苓、甘草、生薑。

四、脾腎虛弱型:患者常見較經色淡,腹中有積塊,往往生理期拖較長,或有崩漏現象,伴有胸悶,腰酸,氣短,尿色清,或腹瀉等。治療可用六君子合六味地黃丸,從補脾腎著手。

穴道調理部分,醫師指出,在針灸療法上,主要針刺穴位為關元、足三里、血海、太衝、三陰交穴。月經量多加公孫、膈俞穴。若白帶較多可加陰陵泉、帶脈穴等。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08/03/26 台灣新生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山哥07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