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先生今年32歲,從小近視度數很深,高中時就有黑點在眼前飄來飄去,就診時醫生檢查說那是飛蚊症,沒有什麼大礙。兩天前發現,右眼右下方有一塊視野看不到,才趕快就醫檢查,發現已有視網膜剝離,醫生說需緊急手術,否則就會失明。
【撰文/國泰醫院新竹分院眼科主任‧陳瑩山】

飛蚊症是眼科門診常見的症狀,它是指眼前有黑點飄動,根據病患的描述,這些黑點的形狀千奇百怪,有些如黑絲、有些如魚鉤、也可能是圓圈或者是雲朵,不管病患如何形容,我們都統稱「飛蚊症」。

事實上,門診有飛蚊症的病人,統計起來最常見的原因大別來說:

1.生理性(佔20%):多在四十歲以下且眼前看到數點,確實只是眼睛生理性自然形成的雜質。

生理性飛蚊症。(健康世界/提供)

2.退化性(佔75%):多在四十歲以上,眼前只有一點,是因玻璃體退化後與視網膜分開所形成的玻璃體漂浮物被視網膜看見。

3.病理性(佔5%):這時病患感覺飛蚊症有數十點至上百點,這是代表有病的飛蚊症,醫生主要就是要找出這類飛蚊症,因為這類飛蚊症對視力的威脅最大。


病理性飛蚊症

顧名思義,病理性飛蚊症是指有病的飛蚊症,大別來說,病理性飛蚊症會因為局部眼睛毛病的造成,也會因全身性血管疾病而引起,所謂局部眼睛的病變是指眼底視網膜有破孔,所合併形成的玻璃體混雜物或出血,這種破孔有些會造成視網膜剝離,進而造成失明。

這些病理性的飛蚊症需要特別注意,因為這種飛蚊症會造成玻璃體出血,甚至視網膜剝離,使得視力受損,這時就需要緊急處理如視網膜雷射甚至手術。

急性玻璃體剝離

這是我們在門診要特別注意的眼睛急性變化,病患往往主訴飛蚊忽然增加很多,這時不論之前是否飛蚊症早已存在,也不論是否最近才檢查過,醫師仍需再次進行詳細地散瞳眼底檢查,這一類的病症及檢查在眼科算是灰色地帶,檢查不清、交代不明,醫病關係往往很容易造成誤解。

事實上就算醫師沒有找到視網膜裂孔或出血,還是一定會交代返診,醫生最常說:「我現在看眼底沒有破洞也沒有裂孔,但是你仍然要回診追蹤,尤其飛蚊急遽增加或合併閃電感覺時,必須趕快回診檢查!」病患聽到這種解釋往往無法理解,常常抱怨門診等半天(因為要散瞳),檢查卻一下子。

在此要將很多事實加以釐清,眼球內部佔五分之四體積的就是所謂玻璃體,出生時玻璃體充滿在眼睛裡面,可說是眼球的填充物,玻璃體發育時體積變大撐住眼球壁,構成我們眼睛的球狀,這時玻璃體與視網膜是緊實接觸的。玻璃體是如同洋菜凍一樣的膠狀物質,透明的玻璃體產生雜質,就形成生理性的飛蚊症。

但是隨著年齡增長,玻璃體也會有退化的現象,此時膠狀物質會造成液化,也就是如同洋菜凍的玻璃體體積會變小,由於眼球並不會同時變小,所以玻璃體與視網膜勢必要分離。70%的正常人在六十歲時就已有這種現象產生,而高度近視、糖尿病、眼球外傷、白內障術後,這種退化就會提早來到。

如果二者安全的分離完全,病患眼前就會有一點或一個圓圈的退化性飛蚊症的感覺,這時玻璃體與眼球壁分離完全,二者之間充滿液體不會互相影響。但是玻璃體與視網膜在血管、視神經根部、周邊視網膜連接處較牢,有時不易分離,急遽分離就會造成視網膜出血、玻璃體出血或拉扯出視網膜裂孔。在急性分離的同時,病患往往會有看到閃電的感覺,這就是所謂「光視現象」。

也就是說,玻璃體在退化的時候,如果很平順的度過玻璃體與視網膜的分離,病患最後可能看到幾點黑點或者眼前一個小圈圈;如果退化不平順,有時就會造成視網膜裂孔出血,嚴重時視網膜剝離,如果有出血也會讓病患忽然飛蚊症增加很多的感覺,這就是病理性飛蚊症,所以我們可以說玻璃體的退化,大部份會造成退化性飛蚊症,但是少部份會造成病理性飛蚊症。

也就是說,就算醫生檢查當時只看到生理性或退化性的飛蚊症,並不代表明天或將來不會合併病理性飛蚊症,所以定期追蹤與緊急檢查是非常重要的。

全身性疾病所造成的病理性飛蚊症

還有一些病理性飛蚊症是因為全身性疾病造成玻璃體出血而形成的,這些全身性的疾病如糖尿病

糖尿病玻璃體出血。(健康世界/提供)
、高血壓、眼中風等,當控制不良病情嚴重時,有時就會在玻璃體內造成出血,這時病患就會覺得眼前有嚴重飛蚊症的感覺,通常病患會形容如雲朵狀、蝗蟲成群或墨汁一團,血量大時甚至眼睛視力整個黑掉。

飛蚊症仍需要看醫生

所以飛蚊症有沒有關係,事實上是「不檢查不知道」,沒有散瞳詳細眼底檢查,不論病患費盡唇舌主訴飛蚊的形狀、數量、大小與位置,醫生都不可能單由病患主訴而做出結論。如果已經做了檢查,醫生說沒有問題沒有關係,那也僅代表「當時」沒問題沒關係,不能說以後絕不會「合併」另外產生病理性飛蚊性。

【健康世界 2007年11月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山哥07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