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婦女偉大又辛苦,她們在悉心培育新生命的同時,自己也會遭遇到許多挑戰和考驗,其中「下背痛」可說是困擾孕期婦女主要的問題之一。

事實上,遠超過半數的孕期婦女(約50%~90%)有下背痛情形產生,其中10%~33%的孕婦,甚至嚴重到減少日常活動,經常需要臥床休息。

研究顯示,孕婦年齡每增加5歲,下背痛盛行率即提高5%。可能導致孕期婦女下背痛的因素有:抽菸、過去有下背痛病史、不當運動習慣、睡姿不良、生活型態與工作環境常須脊椎負重、懷孕過程體重增加過多、椎間盤突出、腫瘤或感染等。

在臨床表現上,孕婦下背痛可分成「夜間背痛」、「下背區痛」、「薦髂區痛」三種。


「夜間背痛」大多發生在孕婦躺下後1至2小時,原因是靜脈回流淤塞造成,即因胎兒壓迫下腔靜脈而影響脊椎靜脈叢血液回流,造成淤塞。超過三分之一的孕婦下背痛屬於夜間背痛。

孕婦的「下背區痛」則和身體活動量有關。活動量提高,下背痛即增加,休息則下背痛減緩。另外,孕婦的子宮若直接壓到腰薦神經叢,常造成下背痛合併下肢疼痛,這是腰薦神經叢受損所造成,而非脊神經根病變。

「薦髂區痛」是孕婦最常見的下背痛形式,薦髂區係指脊椎的薦椎(腰椎之下、尾椎之上)與骨盆腸骨交界處。這種下背痛可能是單側,也可能是雙側薦髂區疼痛,疼痛可以延伸到大腿上半部,且無法因躺下而獲得完全的緩解。一般來說,薦髂關節只能少量活動,在懷孕過程中因為黃體會分泌弛緩素(relaxin)造成關節鬆弛,進而導致薦髂關節發炎、疼痛與不舒服感。

孕婦下背痛大多在生產後消失,但也有20%至25%的病患產後下背痛持續存在,需要視情況給予後續治療。

【2007/10/29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山哥07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