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直腸癌連續多年位居國人癌症發生率第1名,目前多數靠糞便潛血進行篩檢,成大胃腸肝膽科醫師邱彥程提醒民眾,採檢時須採連續2到3次糞便,才能降低偽陰性,提高篩檢的正確率。

邱彥程表示,以糞便潛血篩檢大腸直腸癌,篩檢出的患者只有約3分之1屬初期患者,其他則為末期,主要是初期的滲血量可能不多,容易被忽略。

他指出,糞便潛血的檢測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傳統化學方法,二是新式免疫化學法,前者只要是血液都檢出,如果受檢者食用含血類食物,檢驗容易出現偽陽性,此外,服用阿司匹靈、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物、維他命C等,也都可能影響檢驗結果。

而新式免疫化學法是利用抗體偵測人血紅素的球蛋白,準確度相對提高許多,未來有可能逐漸取代舊法,但現有醫療院所提供的檢驗,仍以舊法居多,也沒提供新法自費選項。

建議50歲以上沒有特殊風險、也沒有症狀民眾,可以5年接受1次乙狀結腸鏡檢查,或每10年接受大腸鏡檢查,或每5年接受雙重對比鋇劑大腸攝影,可即早檢出。


 

【2010/03/10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山哥07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