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十歲才篩檢乳癌,真的是太晚了,台灣乳房醫學會多位醫師今天指出,台灣女性乳癌發生年齡多在四十八歲前後,有百分之五的患者不到三十五歲,醫界必需要訓練及提升超音波檢驗品質,並採積極治療方式,幫助年輕女性戰勝乳癌。 台灣乳房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醫院乳房外科主任陳訓徹今天表示,三十五歲以下極年輕乳癌的特性是乳腺緻密,乳房X光不易偵測出乳癌,可能必須藉助超音波或磁振造影,而且癌細胞的惡性程度高,還容易局部再發。 |
他說,在治療上,台灣的極年輕型乳癌者,荷爾蒙動情素陽性反應的比率超過五成,高於西方女性,但是對荷爾蒙藥物「泰莫西芬」的療效反應,卻相對較差。
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盧彥伸說,一般人常誇大了乳癌的家族性;事實上,大約只有一到二成的年輕乳癌病患有家族遺傳傾向,通常家中有兩位一等親長輩罹患乳癌時,晚輩會比一般女性提早十年發生乳癌,建議這些高危險女性最晚從三十五歲篩檢乳癌。
衛生署參考歐美的作法,已提供五十歲到六十九歲婦女每兩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目前正在研究對於五十歲以下婦女的篩檢指南。
台灣乳房醫學會近年疾呼,女性從四十歲開始,一年超音波、一年X光攝影,交替篩檢方式,最具有預防醫學及經濟效益,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乳房中心主任陳清祥、萬芳醫院(乳房)外科主任劉自嘉解釋,兩種檢驗可相輔相成,乳房超音波、X光篩檢都異常女性,再考慮最昂貴的乳房專用磁振造影。
不可否認,乳房超音波的篩檢質量均有待提升,盧彥伸指出,每個女性都找外科醫師做超音波檢查,篩檢的容量根本不夠,劉自嘉則說:「有人拿檢驗腹部的超音波刷頭去刷乳房,結果看起來霧裡看花,這是我們乳房外科醫師的痛處,因為兩者的影像精細需求不同。」
乳房醫學會已舉辦超音波訓練相關課程,目前的建議是「儘量找乳房外科醫師檢查乳癌」,一旦篩檢出年輕乳癌病患,會建議高劑量及集中式化,如果患者帶有BRCA1或BRCA2危險基因,甚至可預防性切除對側乳房或卵巢,積極預防復發。
【2008/09/07 中央社】 長庚醫院分析二十五年的乳癌病患資料,發現五十歲前就罹患乳癌的女性,得到第二個癌症的風險,明顯高於超過五十歲的乳癌患者,約百分之二的人,得到骨癌、子宮體癌、卵巢癌等,一旦繼發癌症,半數患者只能再活二點八七年。 這項由嘉義長庚醫院癌症中心及血液腫瘤科主任李冠德、林口長庚醫院外科部主任陳訓徹等人進行的研究,參考衛生署1979到2003年癌症發生率登記資料,發現在五萬三千七百八十三個婦女在五十歲前罹患乳癌,其中一千零八十五人後來罹患第二個癌症,比例為百分之二點零二。 這項研究顯示,五十歲前比五十歲後罹患乳癌,發生第二個癌症的相對危險度,增加四成三。第二個癌症包括:骨癌、子宮體癌、卵巢癌、甲狀腺癌、食道癌、腎癌、肺癌、非黑色素皮膚癌、血癌等,這也和歐美乳癌患者的繼發性癌症並不相同。 根據這項研究,五十歲以後得乳癌的人,後來罹患子宮內膜癌和子宮體癌的危險,也會提高。 陳訓徹今天指出,很明顯可以看出,台灣乳癌病患的繼發癌症,與女性荷爾蒙的陽性反應率較高有關,另一個可能與藥物有關,乳癌荷爾蒙療法的藥物「泰莫西芬」長期使用,也會提高子宮內膜癌的罹癌風險。 他說,年輕的乳癌患者不僅要追蹤預防乳癌復發,也要注意防範子宮體癌和卵巢癌。 【2008/09/07 中央社】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