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藥要不要配胃藥?應隨著藥品種類的不同、患者個體差異性的不同及用藥期間長短的不同等因素,而有不同考量。
【文/張甄芳】

(圖/常春月刊提供)

長久以來,「西藥傷胃」的傳統觀念盛行,吃藥配胃藥幾乎成了國人的用藥習慣,國人就醫總是要求醫師開胃藥才放心,在民眾心中,胃藥似乎是唯一沒有副作用的藥。

根據健保局的資料統計,台灣一年申報的制酸劑(俗稱胃藥或胃乳片)超過20億顆,也就是平均每位民眾一年要使用超過100顆的胃藥。

然而,胃藥一定要吃嗎?吃藥配胃藥就安全嗎?要回答這個問題,絕對不是簡單的「是」或「否」。


要了解藥物傷不傷胃,得先了解藥物與胃的關係。

新光醫院藥劑部主任王春玉表示,大部分的口服藥,都是在胃部崩散成較小的顆粒後,再經過小腸吸收、肝臟代謝及腎臟排泄的步驟後,離開人體。每一個階段,對藥物都會有影響。以胃部來說,有的藥物在胃部的酸性環境下,會被破壞,喪失藥效;有的則因胃中酸鹼值的改變,而影響藥物的吸收,進而影響藥效或副作用,有些藥物則不受影響。

一般常用的藥物就有數萬種,如果再加上各種成藥,甚至健康食品,則品項更是多得不勝枚舉。有的藥確實會傷胃,但同樣會傷胃的藥,其造成傷胃的作用機轉,可能不同;對不同的人,所影響的程度,也會有所不同,並非一概佐以胃藥即可。

以下針對民眾相當關心的藥物與胃的相關問題,王春玉提供了正確解答:

Q:藥物在什麼情況下會傷胃?

A:有些藥物之所以會傷胃,大致有兩大作用機轉:

1. 藥物會促進胃酸分泌,加強了胃酸對胃壁的刺激及傷害,常見的有俗稱「美國仙丹」的類固醇類藥品、咖啡因、雌激素、抗膽鹼類藥品及BZD類鎮靜類藥品等。

2. 藥物抑制了人體正常保護胃壁對抗胃酸的機制,即使胃酸分泌沒有增加,但因胃壁自我保護的能力降低了,進而對胃部造成傷害。最具代表性且常見的則有阿斯匹靈及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

Q:吃藥一定要配胃藥嗎?

A: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畢竟胃藥不是靈丹,而且也不是所有的藥都會傷胃,即使是可能傷及腸胃的藥,在短期服用下,並不一定會傷胃。在考量要不要配胃藥服用時,其實也隨著藥品種類的不同、患者個體差異性的不同、及用藥期間長短的不同等因素而有不同考量。同時,藥物間的交互作用問題也是搭配胃藥時不可輕忽的,有時為考慮藥效,必要時即使會稍微造成胃部的不適,也不建議搭配胃藥同服。

當然,必要時民眾仍應以胃藥來治療一些胃部的疾病,像是罹患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或胃食道逆流等疾病,就需服用胃藥治療,而服用可能傷腸胃甚至造成潰瘍的是消炎止痛藥,包括針對痛風、類風濕關節炎的止痛藥、阿斯匹靈、非類固醇消炎藥等,也應和醫師討論如何避免對胃部造成傷害,必要時也可以服用胃藥來改善。

事實上,是否有必要服用胃藥?服藥的時機?應該間隔多少時間等問題,都應該請教醫師或藥師。

Q:胃藥琳琅滿目,該怎麼選?怎麼吃?

A:一般大眾所謂的「胃藥」,其實只是胃藥中的一類,正確的說法,應該叫「制酸劑」,在臨床上,胃藥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制酸劑:主要中和胃酸的作用,正確服用的方法,是要嚼碎以增加藥品的體表面積,加強中和胃酸的作用,並且在每餐的餐前1小時及餐後2小時,胃酸分泌多的時候都要吃,才能發揮最大中和胃酸的作用。

不過,這一類的胃藥大部分是鎂、鈣、鋁的鹽類,但有些藥物會跟鎂、鈣、鋁等金屬產生交互作用,例如四環類抗生素就是一例,如藥併服,至少須間隔2小時以上。

另外,含鎂的制酸劑,比較會造成腹瀉的副作用,所以臨床上也常用為軟便劑;含鋁的制酸劑,則比較會造成便秘的副作用,長期使用,也可能導致磷酸缺乏,引起骨質疏鬆症。一般 為避免腹瀉或便秘的副作用,市面上常見的這一類的胃藥產品,大部分是混合鎂、鈣、鋁等金屬鹽類的複方產品。

2.H2受體拮抗劑(俗稱H2 Blocker類):有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因效果還不錯,價格和新一代的胃藥比起來較便宜。

3.氫離子幫浦拮抗劑(俗稱PPI類):PPI類的藥一般也被稱為第三代胃藥,其療效較好,所以臨床上幾乎已取代H2 Blocker類,但PPI類是處方藥,價格較高且健保規定須做胃鏡確定有潰瘍才可以處方。

Q:胃藥怎麼吃才有效?

服用胃藥時應注意一些小節可以更有效安全:

1. 服用胃乳最好先搖均勻,以免濃度分布不均。

2. 若是服用體積較大的胃藥錠劑,千萬不可勉強吞服,以免傷害食道,正確吃法是將胃藥咬碎,才能迅速在食道及胃部形成一層保護膜,防止某些藥品對食道及胃部產生刺激性傷害。

3. 服藥時應以白開水服用,避免用茶、果汁服用,以避免藥物與飲料產生交互作用,反而增加對胃部的刺激性。

4. 仔細閱讀藥盒上的標示或藥品說明書,也有助正確使用胃藥。

【常春月刊303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山哥07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