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前3個月,是最容易發生流產意外的時期,為了減少早期流產所帶來的傷害與遺憾,準媽咪應該要有正確的認識,並且保持規律的生活形態,如此才能以健康且正面的態度,去迎接新生命的到來。
【文╱吳榮良醫師】

 

腹中寶寶如果不幸流掉了,是件讓每位準媽咪都非常悲痛的事,無形中對下一次懷孕難免會出現陰影,例如:為什麼我會流產?我下一次還會不會再流產?

然而,身為婦產科醫師這麼多年,歷經許多的臨床個案,要讓有習慣性流產的準媽咪能平安順利地生下一個健康寶寶,有時候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因為造成流產的原因非常複雜,有時甚至找不到原因。因此,接下來就來談談準媽咪對流產應有的正確認識,希望能儘量減少這種憾事的發生。


早期流產其實很普遍

 

所謂「流產」,指的是在懷孕20週之前,或胎兒在500公克以下的分娩。

早期流產(也就是第一懷孕期期間所發生的流產)是非常普遍的事,其中50%是染色體異常的自然淘汰,此乃物競天擇的結果,也是最常見的流產原因。

根據醫學統計分析,懷孕未滿20週自然流產的比率約占12%~15%,也就是每10位懷孕婦女中,就有1.5位可能會自然流產。當然,這樣的統計是依據已經確定懷孕者所做,若加上臨床上未確定懷孕,但其實是已經懷孕而未被發現懷孕便流產,更高出2~4倍,所以兩者加起來,懷孕早期就流產的比率應介於30%~60%。

 

複雜的流產原因

 

造成流產的原因複雜而多歧,夫妻兩人都可能是原因之一,目前醫學上認為會導致流產的原因,概略可分為下列幾種:

一、基因缺陷

約佔早期流產的5%,而在懷孕中、後期則佔30%,死胎占3%。基因缺陷主要是指夫妻雙方或一方帶有染色体缺陷,造成卵子分裂或精卵結合時產生不正常的胚胎,因而導致流產,若遇到此情形,建議夫妻雙方都應該做進一步的染色体分析,而流產的胚胎也應該做染色体分析。另外還有一種情況,其胚胎染色體異常是偶發的,也就是說跟父母沒有關聯。

二、子宮結構異常

此種異常是造成高流產率的原因之一,包括先天性雙子宮、弓狀子宮、中隔子宮或子宮頸無力等,或是後天性子宮頸無力、子宮內膜黏連、子宮肌瘤、子宮腺肌瘤等。一般檢查的方法,包括超音波、傳統的子宮輸卵管攝影或核磁共振。

三、內分泌異常

包括甲狀腺疾病、糖尿病、多囊性卵巢及泌乳激素過高或黃體功能不足,臨床上只要抽血檢查荷爾蒙,就可以診斷出來。

四、發炎感染

女性若有濾過性病毒、細菌、原蟲類、寄生蟲或黴菌感染,懷孕後亦容易導致流產,因此,一旦確立感染之後,一定要接受藥物治療。

五、環境因素

此處所指的環境因素,也就是常見的抽菸、喝酒及過量的咖啡;至於環境毒素方面,則包括曝露於重金屬(例如:汞、銀)及麻醉氣體。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2007年9月號 媽媽寶寶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山哥07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