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
小孩子有常常肚子痛、脹氣、打膈、臉色看起來不好、大便顏色比較深等症狀,可能與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有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李坤美表示,兒童感染在臨床上的症狀通常沒有特異性,而呈現間歇性上腹部或臍邊隱痛或鈍痛,且反覆發作的腹部疼痛、噁心、打膈、食慾不振、腹脹、便祕,少數則有吐血或解黑便等症狀,甚至有口臭的現象。有些則以慢性腹瀉、消化不良、嘔吐、消瘦、貧血、營養不良甚至生長發育遲緩來表現。 |
李坤美醫師指出,門診時一名病童抱怨上腹部鈍痛已一個月,且常易打膈、常覺得腹脹及脹氣。來院時主訴當天解三次黑便,母親覺得小朋友看起來臉色不太好看,因此帶來醫院求診。當初安排胃鏡檢查,發現十二指腸潰瘍以及切片尿素檢測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再給予兩種抗生素加上制酸劑(三合一療法)治療14天才漸有改善。
李坤美說明,幽門螺旋桿菌是生存在人體胃內,主要是胃前庭幽門部,少數在胃體部的葛蘭氏陰性菌,具有特殊的尿素酵素,能夠在強酸的胃裡生存數十年之久。部分遭感染的人會演變成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急慢性胃炎及缺鐵性貧血,甚至胃腺癌、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等疾病。
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染途徑目前認為是人和人之間藉由糞口、口沫傳染,口腔接觸也可能傳染;盛行率隨著年紀增長而增加。危險因素包括衛生條件較差,擁擠環境、教育水準及收入較低的地區或特殊基因如高胃酸分泌的遺傳因子。目前治療採用三合一根除療法,同時給予兩種抗生素,加上一種制酸劑治療7~14天。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2007/09/07 台灣新生報】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