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言道,兵者,兇器也,聖人不得已而用之。藥物是醫師的武器,如果用之不當,病人反受其害。

個人以為,任何可能改變身體衡定狀態的化學成分,不管是天然的,或是合成的,都可以被稱做藥物。因此,處方藥、成藥、中草藥、健康機能性食品、維生素、礦物質,都是廣義的藥物。任何藥物,都有其療效,也有副作用。天然的中草藥或健康機能性食品,不一定就藥效溫和,沒有副作用。如銀杏可能導致頭痛、頭暈、癲癇,或出血等等。


西藥不是萬靈丹,傳統與另類療法也有其特長,但我希望病人儘量避免同時併用中、西藥及機能食品。西藥上市前,會經過詳盡的人體試驗,許多不良反應是可以預期,也是可以處理的。但我們不知道,當西藥與其他療法合併使用時,會不會有什麼無法預期的反應。通常在門診時,我會將病人中、草藥與健康食品的使用留個紀錄,做為參考。

銀髮族是藥物最大的消費群,也是最容易產生藥物相關性問題的族群。老化的過程對藥物的吸收、分佈、代謝與排除都有影響。一顆藥物在成年人與老年人身上的效用也不盡相同。成年人的建議劑量不一定適用於銀髮族,專家常建議老年人起始用藥的劑量為成年人劑量的一半。

專家研究也發現,某些特定的藥物,使用在銀髮長者身上,預期的風險可能大於預期的好處,所以這一類藥物不建議當老年人的第一線用藥。這些藥物有感冒流鼻水藥物(第一代抗組織胺),長效型的鎮靜、安眠藥等等。

老年人因罹患多重疾病,常需要使用多種藥物來治療。而統計顯示,使用藥物的數量愈多,愈不容易遵照醫囑服藥,愈會產生藥物間交互作用,也愈容易產生用藥錯誤與藥物不良反應。這些不良反應不但會增加老年人暈眩、跌倒、骨折、譫妄及功能退化的機會,也造成不必要的住院與增加醫療成本。

台灣人就醫專科化,老年人常同時看數個醫師,不同醫師間開處方時很少互相協調,很容易出現問題。若再加上有些銀髮長者會買電台廣告的藥物,或用中、草藥及另類療法時,許多藥物相關性問題真得很難避免。

筆者去年才回國看診,發現銀髮長者自我調藥的能力頗強。三不五時會自動加減藥量、忘記吃藥或自行停止服藥。很多人的家裡都有「存放藥物以備不時之需」的習慣,也有很多人覺得,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只要數值正常,就不需服藥。其實,這些正常的數字,是用藥的結果,血壓不錯,還是要天天吃藥的。

藥怎麼吃?吃多少?是可以商量的,重點是找出一個病人與醫師都能接受的組合。(作者亦為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衛學院老年學與長期照護博士)

 

銀髮長者用藥注意事項

1.最好固定一位醫師看大部分的病。至少每年一次把您服用的藥(連同包裝或藥袋)、健康食品及維他命等,全部帶著去請教醫師,看看藥物是否會有衝突或是可以刪除。

2.問清楚每一顆藥使用的原因、用法與用量。

3.必須要服用的藥最好能按時服藥,如忘記服藥可在1-2小時內補服用,但如已接近下次服藥時間便不要補服用。

4.如果有些藥物吃了不舒服或不想使用,要記得跟醫師說。

5.個人不建議中、西藥或健康食品同時服用。若要合併服用,不同藥物請間隔數小時服用。

6.有些藥不可以磨粉、嚼碎或剖半,請遵照藥物說明書使用。

資料提供/詹鼎正醫師

【2007/09/04 聯合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阿山哥07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